每当走在街上,遇到会泽铅锌矿退休的陈师傅、潘师傅时,看着他们斑白的双鬓,蹒跚的步履,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每每说到会泽铅锌的发展,都振振有词,骨子里透着一股自豪与坚强,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翻开《会泽铅锌矿矿志》,无意间看到父亲的名字,禁不住泪流满面,父亲离开我们已经8个春秋了,他长眠于东山脚下。
我的父亲是六十年代来到会泽铅锌矿的,中专毕业后为支援边疆地区建设来到了会泽铅锌矿,20多岁的他怀揣着年轻人的梦想投入到了生产建设,由于父亲所学的专业是地质勘探,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岗位,直到后来我的降生,全家人终于从矿山迁到了新工地。本想着一家人可以团聚了,可是父亲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每周偶尔才见得到一面,年幼的我不理解,为什么爸爸每天都不在家,让妈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新工地,每个月靠爸爸的42元工资维持着整个家庭。就这样,妈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哺育着三个孩子,无怨无悔,而父亲却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了会矿这片热土,伴随着会矿的发展,父亲老了许多,而他亦无怨无悔……九十年代我还在技校读书,丝毫没有考虑到父亲的艰辛,他把工作看得比孩子重要,对家庭的照顾远不及母亲,心里对爸爸有着不满。直到我也在会泽铅锌矿工作,才渐渐理解父亲。
父亲60岁退休那一天,带回来一本《会泽铅锌矿矿志》,眼神格外明亮坚定,言语间充满了自豪,说有时间让我读一读……翻看着这本矿志,不禁思绪万千,破旧的厂房、衣衫褴褛的工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会矿人坚忍不拔;完善工艺技术、改进生产设备,会矿人艰苦创业;异地建厂、风雨兼程,会矿人驰宏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瞬间,我明白了许多,当看到父亲的名字被写入矿志的时候,感动的泪水禁不住落下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是啊,为了会泽铅锌矿的发展,许许多多像我的父亲一样的人们,靠着坚定执着的信念,扎根于会矿,奉献于会矿,对会泽铅锌矿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为会泽铅锌矿的发展默默贡献着,他们经历了会泽铅锌矿的发展,见证了驰宏公司的壮大。
《会泽铅锌矿矿志》记录了他们的一生,他们是我们身边最好的教科书!
如今他们已不再年轻,但却是我们最应该尊重的人,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
如今他们虽然已经退休,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岗位,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致敬爱的父亲!致许许多多像父亲一样的人们!(文:林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