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激荡前行
创新发展,风雨兼程,闪光驰宏锌锗膏体充填史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加快了对矿山中蕴含的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资源开采的同时,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地表沉陷,而矿山充填技术是最有效的治理手段。我国的充填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的废石干式充填;20世纪60年代以减缓地表下沉为目的的水砂充填;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开始开发和应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20世纪70-80年代,细砂胶结充填;20世纪80-90年代,新型充填技术不断涌现。
驰宏锌锗的充填技术也同样经历着由水砂充填、膏体充填再到联合充填的转型升级之路。
(二)新技术开创会矿新时代
水砂充填技术的引进给当时的会矿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了新的时代,会矿因此蓬勃发展。1986年,会矿麒麟厂急倾斜矿体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及采矿方法研究,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会泽铅锌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三个单位组成技术攻关组,对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完善、提高。
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和一年多生产试验,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获得圆满成功,显示出了技术的优越性,完成了“七五”重点科技攻关任务,获得了多项成功,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提供了新工艺、新技术,有的经济指标达到了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引进的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图为充填站外景及控制室
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空白,同时也为今后麒麟厂采矿带来了良好效益,提高了矿山开采早期经济效益。粗粒级水砂充填技术不用任何胶结剂,与胶结充填比较,按照当时的产能,每年可节约水泥约4000吨,降低采矿成本50万元,多回收矿石7.8 万吨,可每年多获利800万元左右,同时充填采用的是老矿山或采矿时产出的废石,安全环保效益也非常可观。
1990年11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专家验收小组”,对“粗粒级水砂充填”这一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在1989年部级技术鉴定基础上,进行国家级验收,并获得了199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会泽矿业 邵宗煌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