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激荡前行
创新发展,风雨兼程,闪光驰宏锌锗膏体充填史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加快了对矿山中蕴含的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资源开采的同时,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地表沉陷,而矿山充填技术是最有效的治理手段。 我国的充填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的废石干式充填;20世纪60年代以减缓地表下沉为目的的水砂充填;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开始开发和应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20世纪70-80年代,细砂胶结充填;20世纪80-90年代,新型充填技术不断涌现。
驰宏锌锗的充填技术也同样经历着由水砂充填、膏体充填再到联合充填的转型升级之路。
(三)技术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2005年,为实现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驰宏锌锗实施了“深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环保节能技改项目”,确立“绿色、高效”的资源开发理念,开始采用国际先进的膏体充填采矿技术。
膏体充填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充填技术,将固体废弃物配制成无需脱水的膏状浆体,通过泵压或重力作用,经过管道输送到井下,适时适量充填采空区。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所具有的保护安全,保护资源,提高矿产资源采出率;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全尾砂,减少选矿尾砂对地表环境的污染,实现尾砂、水淬渣等固体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优点,完全适用于会矿。
驰宏锌锗膏体充填系统于2005年1月动工,2005年11月建成,进入调试阶段。为积极稳妥做好膏体系统的调试工作,加快进度,2005年年底由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风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会矿共同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对膏体充填系统设备进行调试,并于2006年1月至8月对膏体充填系统进行工业调试。2006年8月14日第一次成功把膏体输送到井下,膏体充填工业化试验成功,并且连续开展了工业化生产,会矿进入了下一个全新的时代。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井下渣石的就地处置,减少渣石提升运输费用、膏体成本以及地表渣石堆场的土地费、建设费及管理费等相关费用,会矿多次开展实验论证和现场研究,2008年建成了膏体-废石联合充填生产线,取得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成果,并达到了技改初期制定的绿色环保的总体目标。2008年7月,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授予“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从2006年到现在,会矿研发了位控反切膏体搅拌设备、高速浆体减磨装置、稳压排气装置、封闭隔墙充填接顶、深锥浓密机料位在线监测及自动反馈、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等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深井长距离膏体自流输送,打破了膏体能否自流输送的争议,攻克了长距离膏体自流输送容易堵管的难题。
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中《矿山废渣膏体胶结充填工程》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颁发的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证书。
如今,会矿膏体充填是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固废物利用、矿山安全于一体的采矿工艺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解决了矿山千米深度以下的采矿技术难题,为矿山安全、环保、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建成了一条复杂富水有色金属尾矿高效浓缩和胶结充填生产线,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示范效应。
从无到有,从水砂充填到膏体充填再到联合充填,经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矿山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如今会泽矿山充填系统的辉煌,今后,也将引领会泽矿业走向另一个全新的时代。(会泽矿业 邵宗煌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