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激荡前行
扭亏为盈有方法无诀窍——永昌铅锌降本增效之路(二)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电锌产品市场低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矿山工程项目基建交叉等不利因素,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特别是2012年,永昌铅锌亏损4200万元。进入2013年,电锌冶炼生产系统被迫停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开机是亏,不开机也是亏;上项目是找亏,不上项目是等亏”的窘境,如何走出一条扭亏增盈的路子,提升生存空间,是摆在永昌铅锌每个干部员工面前的现实课题。
在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面前,永昌铅锌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在市场立足。永昌铅锌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坚持降本增效,实施大成本管理,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求机遇,提升生存空间。通过两年来前所未有的的努力,永昌铅锌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3年全年实现利润2863万元,2014全年实现利润3031万元。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降本增效、大成本管理的各项措施,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
坚持降本增效,所有干部员工全力出动
未破解发展困境,云南冶金集团和驰宏总部高层领导多次到永昌铅锌实地调研,调研组成员在听取汇报、深入现场的基础上,分别组织召开了各级管理干部大会、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代表座谈会,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会诊查病源,对症开药方,既加压力,又送动力;既提升目标,又输送“志气”。顿时,永昌铅锌千颗心瞬间凝聚,掷地有声地千言汇成一个声音:“开机求生存,开机必盈利,我们决不拖集团和驰宏总部的后腿,我们一定会像经营家一样的经营好我们的企业”。经过艰苦煎熬和破茧成蝶的阵痛后,2013年4月底永昌铅锌冶炼系统终于迎来了开机。
冶金集团总经理田永到永昌铅锌调研指导
总经理何光深凭借多年主管技术工作所积累的深厚科技功底,提出优化工艺的关键课题项目,在放假的日子里领着攻关小组一同苦干,经过反复试验,利用加压釜余热替代锅炉蒸汽,终将“停运湿法冶炼锅炉”方案实施成功,每年节约500多万元,使永昌铅锌降本增效工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扭亏增盈有了可能。为此,该项目荣获2013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何光深在勐糯冶炼厂开机研讨会上讲话 张安福作形势任务教育
党委书记张安福制定了《“成本挖潜”行动工程实施方案》,在永昌铅锌内部开展“成本挖潜”行动工程,努力挖掘思想意识、管理、技术、安全、创新和服务方面的成本潜力,让大成本管理进党委、进支部、进小组、进党员、进员工,变成每个党员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使全公司的降本增效活动始终保持“高热”不下。
生产一线的厂领导,个个都是生产管理能手和实干家。永昌铅锌勐糯冶炼厂厂长杨恩垒,作为全公司降本增效任务最重的分厂一把手,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工艺优化、技术提升等一肩挑,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平时他同员工一样轮流参与清理电解槽、更换极板、自制阳极板。在他的带领下,电锌加工成本比2012年下降约1800元/吨,全年产生经济效益约2600多万元。在永昌铅锌2013年全面扭亏并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杨恩垒在给职工分析勐糯冶炼厂2013年的形势 杨国强和员工在研究工艺
永昌铅锌人以空前的激情和责任心,在降本增效的平台上各展身手。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颗螺丝成为员工自觉的常态,劳动竞赛中你追我赶比贡献,成为共同接受的价值理念。一批优秀的员工在大成本管理思想的耳濡目染下,降本增效似千帆竞发,竞相争先。2014年35项qc项目硕果累累,创效473万元,让追求变成收获。
杨国强,被永昌铅锌誉为锌湿法加压冶金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神医”,解决了加压设备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难题。多年来,成为获奖专业户,荣誉称号多达十几种,像“云南省锌加压釜备料技术状元”、“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高硅氧化矿加压浸出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云南省授牌成立云南省杨国强技师工作站”、“ 加压釜热能综合利用项目获公司级科技成果特等奖”等,枚不胜举,都是以较高的科技含量而闪耀着创新的光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像和贵方、杨国强这样的优秀员工,还有杨会兰、赵兴昌、杨丽菊、李祖明……难于胜数,他(她)们仅是永昌铅锌优秀员工的代表。。(熊发志 张家毕 赵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