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先进事迹
张良红,云南玉溪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驰宏科工副总经理。其参与的“顶吹沉没熔炼-鼓风炉还原工艺环保节能产业化推进”、《富氧顶吹铅烟气处理系统优化升级》项目曾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等奖,荣获全国节能先进个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创建节约型企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曲靖市、冶金集团、公司的表彰。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件,对资源综合利用公司铅厂电收尘、喷枪使用寿命延长、艾萨炉作业率提升做出过突出贡献。
1995年,张良红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梦想,进入了公司(原会泽铅锌矿)工作。韶光易逝,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昔日青涩稚嫩的意气青年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他梦想成真,成为了公司首席机电工程师。
梦想启程 关键词:踏实
和多数年轻人一样,他的职业生涯是从技术员开始的。刚参加工作时,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老师傅让拎着油漆桶去给设备刷油漆。这在很多人眼里枯燥乏味的工作,他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干得津津有味。通过刷油漆,具体的设备参数、工艺流程被他熟记于心,刷油漆带给了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种自得其乐的超然胜过了许多心浮气躁的同龄人。他还不仅仅能够沉得住气,还是一个特别敢想敢干的人。
2000年,在公司的矿山科技大会上他提交了这样一篇论文——《关于采选厂地下运输的设想》,提出用竖井取代斜坡卷扬和公路运输矿石的设想。很多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他的印象中该论文未获得任何奖项,仅仅获得了8元钱的投稿费。然而这个想法最终在2003年成为了现实,麒麟坑1号竖井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多少年制约矿山矿石运输能力的问题即将得以解决。听到这个消息,他内心自豪无比,就像自己孕育多时的孩子终于要降生一般。2005年,当他接到作为甲方代表及翻译参加竖井调试工作的通知时,他无比激动,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自己提出的这个项目而兴奋不已。项目的实施,对于他而言不仅是设想得到公司认可,还是自我技术自信实现的体现,更是梦的实现。他全身心地投入项目调试工作中,积极协调处理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工作之余,主动翻译外文说明书,把试车遇到的问题记入其中以方便后来的管理、操作、维护。随着竖井的建成,麒麟坑的运输系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运输提升能力得到成倍增加的同时,矿石运输安全问题也得到解决。
现在或许已经很难去考证项目之所以上马是否是他那篇未获奖论文的原因,但这对于他,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这个项目使他离自己做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扬帆远航 关键词:担当
他说,“现在不是在提倡‘敢于担当’吗?我觉得对工作的担当就是最好的自我展示。”
1999年,公司锌湿法冶炼用的带式过滤机过滤效果不理想,导致滤渣水分含量偏高,而当时厢式压滤机采购价格昂贵。因此公司决定自主研发厢式压滤机,就职于机动能源处设备管理科的张良红被委于重任,负责厢式压滤机机械、液压部分的设计、监督制造工作。图纸设计出来,由制作厂家生产回来却发现没有办法安装到位。他反复思索,设计图是经仔细核算和审查的,没有问题,所以应该是加工环节出了问题。他跑到生产厂家蹲守,与机械加工厂技术员讲解设计的目的、关键之处,监管各加工环节,最终解决了设计与加工存在的问题。公司自主设计的厢式压滤机成功用于生产,每台比外购节约了近20万的费用。他实现了用技术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又一个梦想,同时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
2002年左右,公司筹划上市,定下走出大山、异地建厂的规划,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年轻人。为给曲靖艾萨炉工艺做好人员储备,公司计划送一批人到澳大利亚脱产培训学习,同时要求,在职干部如果报名参加必须免职,回来后工作安排不定。此时的他已经担任领导职务,并在技术工作中崭露头角,或许留下来才是不错的选择。但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免职出国学习。他认为驰宏要发展,肯定需要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道路。6个月的国内语言培训,1个多月的澳大利亚业务培训,不仅拓展了他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对冶炼的技术管理有了全新认识。回来之后,他全程参与了曲靖冶炼基地的艾萨炉生产准备、试生产、达产达标生产的组织工作,为艾萨炉炼铅工艺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用担当的精神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得到了公司及上级单位的认可。
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热爱
他脚踏实地,在科技和管理上不断前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他从来没有满足或是停歇。在担任曲靖分公司副经理期间,张良红先后主持攻克了粗铅质量差、喷枪使用寿命短等系列问题,提出了“排放口改造”、“艾萨炉铜水套改造”、“喷枪波纹管材质改进”等多项设备改革和创新思路,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制约生产的难题,促进生产指标的提升。
针对铅厂烟化炉一直存在的不能实现定量给煤、给煤均匀差、喷火,存在工艺操作控制困难,安全生产中隐患较大的难题,2009年他带队四处考察、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多方论证大胆提出引进在冶金行业从未使用过,只用于水泥行业的给粉煤技术,对整套烟化炉给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至2010年初,全套系统改造完成,给煤系统实现历史性的定量控制,操作上煤耗控制较好,彻底杜绝了烟化炉冶炼过程中的喷火现象。后来,这套系统还成功在驰宏会冶和呼伦贝尔驰宏得到推广,其他公司的烟化炉也纷纷进行借鉴和改造。
自工作以来,他获得的科技成果几十项,而这些奖项的背后却是他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耕耘换来的,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也曾彷徨难耐、绞尽脑汁;为项目顺利得以实施,他也曾驻守现场、熬更守夜;为一个技术方案,他也曾和别人争论不休、虚心听取,为一个项目投运,他也曾忐忑不安、担忧不已,但他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了下来,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科技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同时也是富有挑战的,没有用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没有对技术工作的热爱与兴趣,没有对困难的忍耐力,没有点担当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并做出成绩的。请为无数像张工一样坚守在科技岗位上的人点赞,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借由他的故事加入到技术工作行列,为公司技术的进步、效益的提升注入不竭的动力。 (翟琳娜 邢子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