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激荡前行
题记: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每一场浩劫,都是一次快速的成长。“9.7”彝良地震深刻地检验了彝良驰宏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印证了彝良驰宏员工队伍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舍小家顾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持续作战的优秀品质。经过大灾大难的洗礼,公司与员工是“家”与“主人”唇齿相依的生命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走进彝良驰宏,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从满目疮痍到美丽家园。曾经的断壁残檐,已然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厂区生机勃勃,员工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三年来,彝良驰宏崛起于危难。在灾难中坚强挺立,在困境中坚定前行,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共建美好新家园,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发展新篇章。
(三)恢复重建 ——砥砺前行 科学重建
灾难,制造毁灭;灾难,也带来重生。
重建美好家园,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彝良驰宏面临的责任,也是对灾难最有力的回答。
地震致使电力中断,矿山井下大量涌水,井下设备设施全部瘫痪,巷道被水冲刷、垮塌,沉积大量淤泥,作业环境恶劣、工作量大,给生产系统恢复带来了重重困难。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彝良驰宏一方面积极组织灾后受损资产清查、评估;另一方面,在总体复产方案的指引下,全力控制井下水位上涨,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资产。
为保障供电线路快速恢复供电,检修人员冒着余震,爬山涉水,步行十几公里对供电线路架杆进行拆换;为了保障受灾员工得到良好的过渡性安置,全体党员干部连天连夜地为板房搭建坪地、水泥浇灌;为了确保井下760m中段不被水淹,兄弟单位组成突击队人员会同公司抢险人员,7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的与涌水作战;为尽快恢复生产,从水退人进生产系统恢复重建攻坚,突击队人员在狭小、泥泞不堪,水位齐膝井下巷道,冒着顶板滴水,衣服打湿,对被水浸泡的运输巷道、采掘作业面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在道路不通、矿车难以运行、机车发挥不了作用的环境下,他们依靠人工一步一撬、一步一移对设备下放;屈膝蜷缩在柜子里对电柜线路进行安装;肩扛,背托运送电缆……。
814水泵房受灾场景 井下涌水受灾
研究井下防治水方案 井下复产情况研讨
清理山上滚石 突击队员安装井下电缆
为实现春节以前全面恢复矿山生产系统的工作目标, 2012年12月14日,彝良驰宏召开了以“攻坚克难六十天,拼博奉献保复产”为主题的动员大会,确定了工作目标,成立了灾后矿山生产系统恢复攻坚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生产恢复突击队、设备安装突击队、党员青年先锋队和后勤保障服务队。面对艰巨的恢复工作和生产、工程建设任务,彝良驰宏公司加强领导,强化现场工作的落实,聚合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生产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攻坚克难的60天里,各恢复突击队上下一心,内外配合,各司其职,强强联手;广大党员、干部、员工以身作则,迎难而上,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人到攻坚战的现场中去,掀起了大战的热潮。
2012年12月14日召开“攻坚克难六十天,拼博奉献保复产”动员会 突击队员井下清淤
回收受损供电线路 运输井下排水管道
震后,彝良驰宏318户员工住房不同程度损坏。按照总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的要求,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13年6月22日,经过前期大量的工作准备,第一期经适房开工建设,2014年1月,一期安居工程建设完工,受灾职工入住。目前,二期经适房及公租房正在紧张推进建设。
2013年6月22日一期工程196套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 第一期经适房交付使用
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彝良驰宏挺起不屈的脊梁,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12月19日16时20分,完成了水泵房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760中段主水泵的成功排水,提前完成了攻竖战活动的第一个目标任务。
2012年12月26日,在提升运输、巷道恢复、采场和部分工程作业面同时施工相互交叉影响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760中段主运巷道垮塌支护,淤泥、水沟清理,垮塌碴的清理及720中段主要运输巷道的修复、淤泥清理等工作。同时,完成了地表充填站、760中段采场、723分段采场生产系统的复产。
2013年1月30日,采取连续作战、分片、分专业安装、调试、平行作业把关的工作方式,启动了670中段的恢复工作。
2013年2月1日16时20分和2月4日18时20分,实现了670中段主水泵房和临时水泵房的正常排水。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更高水平的建设。站在三周年的时间节点,彝良驰宏运营成效喜人,科研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