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岁月沉香
1970年12月,勐兴铅厂恢复粗铅生产。全厂有正式职工106人,合同工115人,家属工46人。铅厂恢复生产后,贯彻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以工为主,兼搞农业,实行亦工亦农的发展方向。仍耕种海头、猪场两地山地300亩,水田200亩,种植稻谷、玉米、黄豆、花生等作物,还养猪种菜,放养紫胶,改善职工生活,增加收入,作为过渡性的以农补工。
当时,县革委决定停产9年时间的勐兴铅厂恢复生产,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然而,停采多年的矿洞严重坍塌堵塞,炉子变成了乱石堆,矿上不用说有矿车,就是手推车也没有一部完整的。仅有的3台柴油机也坏了两台,全部可用的动力机器就是一台24千瓦的发电机和一台20马力的柴油机,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物资、设备和资金。
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职工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不贪大求洋,两眼向上,两手向外,而是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做到当年复厂,当年就生产粗铅44.7吨。矿洞坍塌,就发动职工重新挖掘重新砌;没有抽水机,就用水桶一桶一桶地往矿洞外提水;炉子倒塌变成了乱石堆,则干脆重新选址(大炉洼移至牛厩包包),重建小高炉;没有工具,自己动手造;没有房子,就上山割茅草砍木料自己盖。机械设备缺乏,矿石就用铁锤敲,竹筛选矿;同样找来废铁皮、木板做成鼓风机,进行粗铅生产。当时,平达到勐兴有30多公里路不通汽车,矿区需要大量焦炭、设备和物资。从龙陵县城农具厂购买的一台22千瓦旧发电机、以及柴油鼓风机,只能运到平达拆卸,笨重机械只有用人杠、马驮到矿山组装。大量的焦炭和物资也只能运到平达,再转运到勐兴,铅厂职工不怕苦和累,翻山越岭,人扛、肩挑、马驮,每年把数百吨的燃料、设备、物资运到矿山,保证生产需要。
弃农从工时期工人从矿洞背出矿石
1973年3月,县上为了发展勐兴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依靠平达、勐兴两地群众修通了平达至勐兴的公路。铅厂为解决交通运输困难,加快矿区建设与发展,当时就发动职工和家属,在当地民工的支持下,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及早晚休息时间,投资3.84万元,完成土石方5万多立方米,12月修通了勐兴街至铅厂8千米的矿区公路,促进了矿山生产发展。
1976年5月29日,龙陵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影响到矿山生产,造成铅厂生产瘫痪。铅厂6辆汽车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调用,交通运输停顿。经过职工近1个月的抢修,于6月24日恢复粗铅生产,虽然受到地震影响,但职工们树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思想,把生产损失减小到最低,加班苦干,生产粗铅250吨,工业产值达47.5万元,上缴税金27.64万元。同年2月,龙陵县革委会为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考虑并作出决定把勐兴铅厂搞农业的劳动力转过来多搞一些工业生产,每年至少要多生产50吨粗铅,收入9万多元。按当时铅厂的土地情况,每年只能产出9~10万千克粮食,劳动力要占去全厂的35%,农业收入也不超过2.5万元。事后,铅厂已将耕种的600多亩田地、设备和耕牛总价值8万多元,无偿地划拨给勐兴农场。至7月22日,勐兴铅厂农业组最后一期移交勐兴农场财产,固定资产原值10020元,已提折旧4500元,主要项目是楼瓦房粮仓一幢344平方米。流动资金15210元,主要是水牛26头,黄牛23头,价值10150元。至此,勐兴铅厂正式弃农从工,转为地方国营铅矿(更名为龙陵县勐兴铅矿),从事粗铅工业生产。
弃农从工时期铅厂职工宿舍
勐兴铅厂从1970年12月到1976年2月,六年来,实行厂社挂钩,团结协作,厂群关系密切。勐兴公社的大小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逐年增多,修理力量薄弱,厂里便主动承担修理,做到随到随修,严重损坏不能到厂的,就派出人员到社队修理。当地群众大面积种植甘蔗,天旱不易成活,抽水站就主动帮助抽水灌溉;每年收割季节,派出拖拉机、脱粒机帮助生产队抢收庄稼;秋收后又帮助附近生产队磨面、加工粮食。当地群众也给铅厂大力支援,每年雨季,矿山公路坍塌,燃料运输困难时,公社及时组织拖拉机帮助运输。1974年铅厂组织职工挖矿区公路时,得到勐兴公社6个大队30个生产队的帮助,挖土石方1万多立方米。1975年7月,铅厂连夜赶运燃料的3辆汽车在山上被洪水堵住,勐兴公社党委得知后,组织干部、教师和社员30多人,把汽车连夜抢救出来,保证了矿山的正常生产。
弃农从工时期冶炼车间一角
勐兴铅厂从1970年12月恢复到1976年2月,亦工亦农,以工为主,兼搞农业,将工、农业生产统筹安排,集中主要力量搞粗铅生产,固定一定劳力(以家属为主)组成农业专业队,长年从事农业生产。在春、秋两个农忙季节,抽调矿山一部分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突击播种秋收;农闲时,也将农业上的劳动力调到矿山支援生产。这样做既不误农时,又保证了工业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期间,全厂共生产粗铅1246.3吨,实现工业产值238.38 万元,上缴税利45.62万元,其中利润28.1万元。生产粮食39万千克,占全厂职工用粮的70%,生产紫胶2000千克。正确处理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解决农业与工业争劳力的问题,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弃农从工时期冶炼车间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