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转农 坚持生产-凯时官网下载

专题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激荡前行
发展历程
感言驰宏
岁月沉香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岁月沉香

由工转农 坚持生产
发布人:郝永霞 来源: 本站原创 日期:2015-07-28 浏览:3099 次

    1961年10月,勐兴铅厂在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弃工从农,下放搞农业生产,改为铅厂公社,隶属平达区领导。铅厂职工仅留下100人坚持农业生产。转农后,全厂留下职工经营猪场和海头(白水井)两地的200多亩水田和厂区周围新开的1500多亩山地,种植稻谷、玉米、旱谷、黄豆、花生和放养紫胶,还可以养猪和种菜,维持职工生活,实行“农场管理、自负盈亏、工资照发”的生产方针。

 以工转农时期饲养的黄牛和猪

    由工转农,铅厂职工以原来的车间为基础,改为矿山、冶炼与选矿合并、炭山和猪场共4个队(作业点),县上安排划给土地,原来的车间主任、副主任改为队长、副队长,负责领导各生产队(作业点)的农业生产。主要经营4块生产基地,炭山车间(队)在大洼开荒200多亩;矿山车间(队)在早谷地包包上(松林山)匡二水井开荒地300多亩;冶炼和选矿车间(队)在早谷地包包下(勐糯坡)开荒250多亩,在海头(白水井)开荒地300多亩;猪场(作业点)开荒地及水田120多亩。整个转农期间,铅厂职工共经营1500多亩山地和水田(经过平整改造)200多亩。生产方式以车间(队)为单位,实行粮食分散种植和管理,统一核算的办法。年生产稻谷7万千克,玉米10万千克,旱谷4万千克,花生1.5万千克,黄豆1万千克,除按政策交公、余粮部分外,粮食自给有余。在这期间,除搞好农业生产外,职工还在农闲时,抽出时间回车间生产粗铅91.80吨,工业产值17.44万元,作为以工补农。

 

  

 以工转农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

  

 以工转农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

    1964年12月,铅厂公社因体制规模小,改为铅厂大队,隶属勐兴公社管理。铅厂大队所辖的仍是车间为基础的4个队(作业点),完全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允许生产粗铅。除种植业外,饲养黄牛100多头,水牛30多头,还可以养猪种菜,改善职工生活。放养紫胶,每年收获1500千克。生产上管理措施得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当地起到示范作用。花生产量1965年达到5.5万千克,每千克0.34元,5万千克卖给粮管所,职工分5000千克。包谷由勐兴粮管所收购多余的作为养猪饲料和用来烧酒到市场上销售。职工吃粮标准分三等,一等25千克,二等22.5千克,家属12.5千克,小孩按岁数计量供应。1962年~1970年,铅厂留下职工生产粮食60万千克,花生17.5万千克,黄豆1.75 万千克。不但解决了留下转农职工的生活,而且为国家减少供粮负担,稳定了职工队伍。在铅厂职工转农期间,本着“工资照发”的原则,当时职工工资多数每月29.6元、33.8元,还有26.4元、23.2元及21.3元,最高的35.8元。1961年转农时铅厂留下3万元作为生产发展资金。1968年县上又根据实际情况补给2万元,基本上留厂职工月工资照发。1970年12月,县上决定铅厂恢复工业生产,结算亏1万元,转到恢复铅厂的户头上。


上一篇:第一座产业化运行成功的铅冶炼艾萨炉
下一篇:亦工亦农再次启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