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先进事迹
邓志敏,1986年4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2010年7月参加工作。一个刚参加工作四年的年轻小伙,凭着一股勤学苦练,肯于吃苦的钻研劲头,不断学习、巩固岗位业务技能,在 “云南省职工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技能大赛”中力挫群雄,脱颖而出,获得了云南省职工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状元的荣誉称号,攀上了侧吹还原炉炼铅工艺的高峰。
侧吹还原炉炼铅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循环经济,节能环保要求,首次引入使用的高效节能环保炼铅工艺,其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属于火法炼铅的一个新工艺。作为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邓志敏被还原炉的“新”深深地吸引,刚分配到车间他就全身心的参与到了还原炉的建设施工中,为他后期的技术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由于他的踏实勤奋,才收获到了云南省职工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大赛状元这个硕果。
扎实肯干,勤学苦练奠基石
初见邓志敏,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几分羞涩的笑容,话语不多,忙碌的核对着现场的每一个数据,踏实认真的校验着现场的每一台设备。从学校走到企业,他把“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他相信,不断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会得到提高。因此邓志敏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力求掌握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
2010年在驰宏会冶工程建设阶段,刚大学毕业的邓志敏被分配到此,看到施工场地上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他知道这里就是他大展拳脚,可以为之付出的舞台。到岗位没多久,凭着他对工作的热情、认真负责,厂领导将监管管道排布的重要工作交由他来负责。
由于整个驰宏会冶的水源全由埋地管网供给,所使用的水种类繁多,管网错综复杂,一经掩埋便看不出其位置、走向,因此在管网铺设过程中,邓志敏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施工现场查看、监督,并利用自己的手机拍下大量现场照片作为依据。而对于气源供给的架空管网,由于气体的特性决定了使用的管道材质不同,在管道架设的过程中,邓志敏认真核对图纸要求,一一对应每一根管子的型号、材质是否符合标准。最终,他根据管网铺设的实际情况分别绘制出了埋地管网和架空管网分布图,为将来的管道维护、工程改造、建设提供了详尽的指导资料。在监督管道铺设的过程中,邓志敏对每一条接缝的焊接质量都要进行认真检查,发现了多处焊接纰漏并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补救,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施工。
由于岗位定在还原炉,邓志敏在认真完成领导交办事务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观察学习还原炉建设的过程。从还原炉使用的柴油管、氧气管、煤气管等管道的排布到近百个各类阀门的安装他都一一牢记,对还原炉的整体构造、设备配置他都一遍遍翻看图纸,尽一切所能把这些内容刻在脑子里。在还原炉炉体安装的过程中,他主动要求参加还原炉的安装监管工作,每天认真校对完图纸后,他就跑到现场检查安装、焊接的质量,严格把关,杜绝任何焊接缺陷。还原炉炉砖的砌筑直接影响到炉子使用的寿命,在炉砖砌筑时,邓志敏放弃了休假,扎身于炉砖的砌筑的跟踪、监督之中。每天近十个小时都在还原炉的炉缸里度过,从每块耐火砖型号的核对、每块砖尺寸的测量、每个砖缝的检查到每块砖的砌筑,他都认真检查,核对图纸,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操作。在连续二十多天260小时的筑炉工作后,邓志敏对还原炉的结构是了如指掌,并根据实际砌筑情况,绘制出了还原炉砌筑实体图,为后来的炉砖检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依据。虽然邓志敏专业学的是冶金工程,但他深知设备运行在现代冶金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还原炉110kw、800kw风机的安装过程中,他又蹲守在现场,通过刻苦的学习,了解掌握了风机的基本性能及操作方法,并参与到风机的调试过程,详细记录风机运行参数,总结比对记录,熟练掌握风机的性能、操作、维护、保养。正是他在在工程建设中的努力付出,为后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锐意进取,勤于思考显成效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他心系企业,深深热爱着他的岗位,处处为企业着想。在设备的调试过程中,他与同事一起,一一启停每一台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认真记录,细致而耐心的留下了第一手资料。在调试中,他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提出了优化方案,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原炉的热源由还原炉两侧的喷枪吹入的煤气在氧气的助燃下燃烧供给,在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反复测试后,他认真比对数据,发现喷枪孔径较小,达不到实际需要量,他提出了扩大喷枪的孔径,确保煤气、氧气的供给量的建议,得到了设计方和厂里的采纳。针对很多设备的启停按钮与设备不能对应的情况,他逐一排查把每台设备与启动按钮一一对应标识,再将核对数据对应到主控电脑操作界面,让每位员工都能准确的启停每台设备。他的耐心细致带动了身边的同事,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还原炉试生产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性格沉稳的他养成了观察细致,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为寻求更加安全、环保、节能、省力的操作方式他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法。积极加入职工技术协会,与会员一同探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他发现在生产中,铁焙砂等辅料由还原炉冷料口加入炉内,经常发生堆料,堵料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炉内发生变化引发事故,于是他提出要求整改,加大下料口倾角角度,使下料均匀,稳定,杜绝了堵料情况。他还根据还原炉铅液铸锭后需要快速冷却,但人工浇水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他提出在铸锭机侧装设喷淋管,并在铸锭机下装水槽,回收铸锭冷却水,这样既使铅锭快速冷却,还避免冷却水无组织排放污染环境。作为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中的一员,邓志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年来他参与了20余项技改项目,提出了18条合理化建议,通过“五小”科技活动的参与,使他的“热心肠、活脑子”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全年共节约生产成本40余万元,大大的减少了生产投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升了安全性能,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勇攀高峰,勤奋好学创佳绩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累,邓志敏很快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业务技术骨干,对还原炉的操作也驾轻就熟。他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培训及技能比武活动,他说:“充实自己的方法是学习,而检验自己的方法则是比试,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学习比武中,才能让自己成长”。当知道省总工会要在驰宏会泽冶炼分公司举办铅还原炉主操作工技术技能大赛后,他知道 检验他学习成果的机会来了,他要在这个赛场上完成一次最好的演出。抓紧学习、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成了他除工作外的第一件事。面对刚降临的新生命与做月子的妻子,他每天料理完家务事待妻儿熟睡已是深夜,疲惫的他仍然要坚持看上2个小时的书方才休息,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让他充分备战好技能大赛,妻子主动带着孩子回到娘家,给他充足的学习时间,妻子对他的理解与支持,让他更加用心的投入到大赛的学习准备中。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他以沉稳、娴熟的实作技能拿下了技能大赛状元的桂冠,成为云南省第一座铅还原炉冶金的第一能手。
年轻的他,在家庭中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在工作中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一致认可,在生活中得到了朋友的一致好评,更会在自己的人生征程中留下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