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少年逆袭记——公司首席地质师石增龙成长故事-凯时官网下载

专题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正能量故事
先进事迹
征文选登
出彩瞬间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先进事迹

边城少年逆袭记——公司首席地质师石增龙成长故事
发布人:郝永霞 来源: 本站原创 日期:2015-03-20 浏览:4315 次

    工作不到两年即停薪外出打工,如何从处处碰壁中寻觅成长的方向;边城澜沧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拥有者,如何在学习中积累成长的能力;第一次向国土资源部门汇报项目受尽嘲笑,如何在挫折中获取成长的自信。且看公司首席地质工程师石增龙的边城少年逆袭记。

从处处碰壁中寻觅成长的方向

    1991年,石增龙18岁。这一年,他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澜沧铅矿工作。刚好见证了90年代初期铅锌行业从热销到低迷这个过程。他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矿山特别的热闹,来矿山拉矿的车子络绎不绝,各种伴生服务也红红火火,到了199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来矿上拉矿的车越来越少,各种小店相继倒闭搬走,矿山上的人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随之而来的是,澜沧铅矿减产,矿山除一部分技术和管理人员外,其余人员或放假、或自谋出路。刚工作两年的石增龙也在放假之列。

    作为家里的老大,弟弟妹妹都还在上学,家里还需要他补贴。石增龙坦言,那会非常迷茫,厂里没有说放假的具体时限。感觉自己还没学到什么东西,就被抛到了社会上。看到电视上说北海是新的热土,几个朋友商量了一下打算结伴同行,去北海闯一闯,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93年正是中国房地产第一次泡沫破裂前的短暂辉煌时期,去到北海之后,发现每个工地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几个“小菜鸟”,干管理,别人看不上,干技术,不会,那会也没有就业市场,只能去每个商店、每个建筑工地上问,终于在“弹尽粮绝”之时,找到了一份水电安装工的活。

    那时候,工作环境使然,到处都灰蒙蒙的,就好像看不到出路的前途一样,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棚倒头就睡。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要这样在工地上干一辈子吗?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次敲线槽的过程中,锤敲偏了砸在自己手上,导致大拇指指甲剥落。水电安装的活是干不了了,只能回到老家养伤。在回家养伤期间,在大理巍山老家,石增龙一直对自己说,“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不能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要回到澜沧铅矿,重新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结合自身的爱好和特点,在专业技术方面干出一番事业。

    在与领导联系表明态度后,领导对他的决定给予了支持。回到矿山后,事情依然不是很多,石增龙决定利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克服自己浮躁的思想,不给自己闲下来的时间胡思乱想。每天他6点钟就起床,先跑步到矿山附近的水库游一会泳,回来的路上去吃个早点,然后精神饱满地去上班。在那段时间,他的月工资只有170块,省下一些寄回老家后,一周只能吃一次肉。但小伙伴们毅然乐观地一起对待着生活,他们每个周末都要搞一次集体活动。最多的就是去爬山。澜沧铅矿老厂矿山地处横断山南延部分,自然环境非常好,植被覆盖率非常高,他们就这周去这里,下周去那里,导致后来领导让他在矿山附近选一个厂址,提出基本要求后他能脱口而出,因为老厂半径5公里的山都在他的记忆里,他都爬过。

在学习中积累成长的能力

    出去打工的经历让他深刻反思,一定要学一门技术在手。回到澜沧铅矿的石增龙开始自学电器修理,由于实践机会很少,后来就只作为一项爱好了。上中专就非常喜欢计算机技术的石增龙,1994年和几个朋友花300多块钱合买了一台学习机,朋友用来玩游戏,他用来学习编程序。到1997年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东拼西凑花了6000多块买了一台586计算机,成为澜沧县电脑个人拥有者第一人。那一段时间,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计算机的学习上,从dos到windows,从wps到office,从photoshop到autocad……同时,他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其他同事,并应用在工作中,autocad 制图的引入,大大减轻了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很好地与外界的技术前沿进行了接轨,使地处边城的澜沧铅矿在技术研究上没有掉队。

    2001年,他曾和另一名小伙伴组队和澜沧铅矿整个信息部门pk,设计澜沧铅矿的统计系统,当最终他们2人与信息部门同时完成项目的时候,他激动不已,最终由于他们的系统太过于前瞻性没有被采纳。他说:“现在公司正在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里面的很多东西我们当时就考虑到了,只可惜当时时机条件并不成熟。”如今,作为地质专业里的计算机专家,他自信地说:“在澜沧铅矿工作的时候,但凡勘探队伍要上什么新软件,都要问问他,好不好用?”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都信得过他。

    实际上从1993年开始,石增龙就一定程度上离开地质专业了,在坑口干过爆破工、工区长、调度长、团支书、办公室主任、党支书,在矿上当过办公室主任,但他地质专业的兴趣一直不减,当爆破工、工区长时琢磨如何利用岩粉进行地质编录,当调度长时支招找到ⅲ13矿体,当团党支书、坑口和矿办公室主任时对矿山地质资料进行矢量化和系统综合整理,在澜沧铅矿对外矿业开发中编写了多份考察报告。同时,他把自己近10%的工资花在了电子、计算机和地质专业的杂志订购上。由于地质专业方面的基础和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优势,使得他脱颖而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在挫折中获取成长的自信

    2004年,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矿山资源找矿专项行动,澜沧铅矿老厂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也是其中之一。得到矿上信任并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的石增龙负责该项目,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在澜沧铅矿老厂矿山深部新增铅锌金属量20余万吨,铜11余万吨,银金属量500余吨,并发现厚大钼矿体,实现了澜沧铅矿资源增储和成矿理论的重大突破。

    2005年,石增龙代表澜沧铅矿去国土资源厅进行项目汇报。汇报完后,几位专家当场用嘲笑的口吻对他们的预测结果提出了质疑,年仅30来岁的他,面对质疑并没有心浮气躁,而是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看着那些两鬓斑白的地质找探矿老专家,他深深感到自己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激励着他回来之后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他说:“之所以对别人的嘲笑记忆那么深刻,是因为想要一直记住那个瞬间,以此激励自己在技术上不断向权威靠拢。”

    通过项目的锤炼和不停的学习,石增龙在地质专业方面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09年11月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在全国危机矿山项目现场会上作报告,是全国类似项目中唯一一个非勘查单位的汇报人。之后又主持了江城岩脚、云县帮东、普洱萝卜山等矿山的增储找矿和地质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调到总部工作后,石增龙的工作更忙了,既要从事专业工作,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工作。他说:“专业技术提升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多时候需要舍得下笨功夫,很多经验都要从现场学,要从档案资料中学,在思考中提升。坐车出行时,多数人除了看风景就是睡觉,而我却一直在看路边的石头,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石头”。他也正是靠着这种方法实现了技术经验的积累,一步一步走到公司首席地质工程师的位置上来。

    如今,他还延续着过去到处行走的习惯,来曲靖不到半年,冶金小区方圆5公里的地方差不多也要被他走遍了。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干地质工作更是如此,坐在办公室是不能成为地质专家的,他就是靠着不断行走的这种执着精神,实现了边城少年的逆袭。(邢子晞)

上一篇:坚持改变人生——记公司首席会计师张鹏成功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0-9”的精彩——记驰宏会冶首席会计师吕淑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