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岁月沉香
1958年1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1203人,蓝天当被,大地作床,由此开启了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的辉煌征程。
一、筹建铅厂
龙陵县境内铅矿开采,始于清朝道光年间。位于县城东南勐兴乡的铅锌矿,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4队1986年探获并经省储委批准的保有储量245.17万吨,金属量35.58万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1958年1月,县委委派县企业科的赵其祥、张汉两人前往勐兴,携同曾参加过采矿炼铅留在当地的余成启、李石有、杨接张进驻蛟龙洼着手筹建铅厂。1月15日,赵其祥一行对蛟龙洼遗留的老一号洞、老扁洞进行实地踏勘,周围是高山,树木繁茂,杂草丛生,矿洞实存,并因多年失采,洞口乱石堵塞,坑道坍塌,矿石清晰可辩。建铅厂以老矿洞为基础,具有开采价值。
1958年,铅厂创建者深入荒山寻找矿源
二、选择厂址
选好厂址,对将来矿山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负责筹建铅厂的工作人员,经过实地踏勘,分析研究,权衡厂址方案的优劣利弊。蛟龙洼在当地一带有名气,据说勐兴天旱,常年不下雨,当地居住人求个风调雨顺,每年都要到此地绞龙,绞得龙疼痛难忍,发怒作怪,就能下雨,缓解旱情,居住人能够丰衣足食,蛟龙洼因此而得名。
1958年,铅厂创建者研究厂址
根据可供选择地点有两地。一是蛟龙洼。二是勐兴大寨村。通过优劣比较,认为无论厂址建在蛟龙洼或是大寨村,今后公路都要修通。当时的情况是,建厂即投产,需要建厂、生产同时进行。相比之下,厂址建在蛟龙洼较为合适,便于矿石的开采和运输,对投产冶炼也有利。厂址方案基本确定后,报经县委认可。
1958年8月,工人们开挖的建设洞 1958年10月,工人们开挖的20号矿洞
三、拓荒创业
没有专用装备,工人们就向周围农户借来砍刀、斧头和镰刀,动手上山砍木料、割茅草自己盖房;没有锅灶,自己动手挖灶洞,买来两只大铁锅和碗筷炊具;没有工具,买来2个大锤、3根炮杆和10多斤炸药,破竹划篾编矿篮和炭篮;建盖一间三格茅草房和简易厨房,供建厂人员办公和吃住用。
当年的两把铁锤、三根炮杆 碎矿用的石碾子
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老一辈的永昌人就在荒山野岭上盖起茅草房18间,制作手推车17辆,编制竹筛15把,簸箕20个,篮子150对,矿篮200对,大风车18个,绳子2000对……,4月15日,第一炉粗铅映红了蛟龙洼,龙陵县勐兴铅厂终于诞生于此。
1958年勐兴铅厂全景——蛟龙洼
(董林江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