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张哥”
“这就是我的工作”
42岁的张永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兴安岭人。他中等个头,结结实实,走起路来不急不慌,说起话来稳稳当当,憨厚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张哥”。
2009年10月27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兴安云冶,成为通勤车的驾驶员。俗话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无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酷暑的夏季,他每天都要比其他的员工早出行近1个小时到公司把客车开出来,稳稳当当地到各个站点接送员工。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都要载着几十人穿梭在城市中,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集中力,再加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确保大家都能安全、按时上下班。
闲暇时,总能看到张哥提着水桶,拎着抹布,认真地擦着“坐骑”,他总是把车擦得干干净净。记得有一次,和他闲聊,就问他,这车这么大,为什么不开到外面去洗啊?喜欢憨笑的他,看了看对我说,这可是我吃饭的家伙啊,我自己洗更放心。
当公司需要一名司机上矿山时,可以说由于矿山的工作环境,以及要到离家140多公里的地方工作,大家的心里都在思量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主动申请上了矿山开车,大家都问他:“为什么要申请上矿山呀,在加区开车多好,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他却微笑着说:“他们家里都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还是我去比较合适。”又有人问:“难道你的孩子和母亲不需要照顾吗?”他却依旧微笑着:“没事,我家的孩子大了,有他奶奶照顾,我放心。”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来到矿山。在矿山工程建设期间,无论早晚,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周末,当大家还躺在床上赖被窝的时候,他却早早地起来,帮我们去开防火证,开始了准备工作,当合家团圆的时候,他只能借助电话和儿子、母亲传递亲情。
有一次在上矿山的路上,由于连续的阴雨天,道路泥泞湿滑,加之去矿山的路也是坑洼不平的,在去辅助斜井的路上,车子抛锚了,这时大家都非常着急,张哥二话没说,顶着大雨下车,开始用铁锹挖土垫路,车上的人,都下来帮忙的时候,他却说,你们快上车,下雨呢,我自己就可以,你们年纪小可别冻感冒了,我抵抗力好,快快快,快上车去,就这样在张哥的努力下,车子重新启动了,等他重新回到驾驶室的时候,浑身是泥的他衣服已经湿透了……
在工作中,从来都听不到他抱怨的话,无乱是深夜还是清早,只要叫到他,他从来都是准时到达。有人问他:“难道,你真的一点怨言没有吗?”他却依旧保持着招牌微笑:“大家工作都不易,再说,这就是我的工作。”
“如果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
是什么原因让张哥能这么放心的在矿山工作着,我想了又想,找了又找,终于找到了原因,更多的是家里人的支持,更确切的说是年迈老母亲的支持吧。都说养儿防老,然而年迈的母亲,没有给儿子增添任何负担。
张哥孩子3岁时,父子俩就相依为命,又当爹又当妈的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后来老母亲不忍心了,60多岁就从老家来到了这里,帮忙照顾孩子,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现如今孩子已经上初二了,而老人也已年过七旬。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工作和生活,老人放弃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但却毫无怨言、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孙子,照顾着这个家庭,这就给了张哥最大的支持,解除了他一切的后顾之忧。对于年迈的母亲,张哥说不知道是怎么说出那份愧疚与感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如果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
“没事,他是我的儿子”
工作中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身为人父的他在生活中可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有人问他你多久没见过孩子了,他说:“有2个多月吧”,“那你有没有觉得对不住孩子”,他望了望远方,似乎把有些话藏在了心里,说:“小男孩要更早学会独立嘛,这样以后他才能在社会更好的立足。”他藏在心里的那份沉默,或许是对孩子的一份愧疚吧。
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张哥回家的时候越来越少,父子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在孩子的眼里,这位慈祥的父亲对他的关爱或许只是存在孩子的记忆里,平日里他这唯一的父亲不能像其他的家长一样督促他学习,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节假日也不能陪他玩,甚至有时想见这位所谓的父亲一面或许都已成为一种奢侈。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不再和这位父亲讲述自己心中的事情,慢慢地,两个人剩下的只是沉默。我们问张哥:“难到你不怕将来孩子不认你这个父亲吗?”他依旧微笑着说:“没事,他是我的儿子。”而他这份父爱或许更多的是藏在了心里。 (郭勤玉 苏博)
人物简介:
张永强: 男,1973.6 辽宁开源人。2009.10年—至今在兴安云冶公司车队工作,担任通勤客车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