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豆大的雨点坠下,不过在稀稀落落的三两声雷鸣中跑过一条街,便被淋成了落汤鸡。这是者海小镇热闹的8月。
谁承想在富含铅锌的会泽矿业麒麟坑井下,大山的心腹竟也渐渐潮湿,不一会儿,1584中段,龙王不过咳嗽了一声,多年不遇的涌水就淹了整条大巷。真是愁死了麒麟坑运输二工区1#、3#斜井大班长刘宗文。
老刘的两口井在麒麟坑都占据着不小的地位。1#斜井担负着全坑材料物资、炸药下放和人员接送工作,3#斜井担负着渣石提运和平面运输工作。一天来来回回的吨级“大物”多少趟啊,搬抬运送,精准操作,清洁保持,堵的,塞的,缺的,残的,漫的,淹的,都得拾掇妥当,哪一样都是难啃的骨头!在跟领导交心的时候,21年工龄的老刘燃起一支烟,火光一张一翕,眼眸繁星点点,掐指一算,按照目前的任务,他的班起码还差10人。
现状如此,不等不靠。“只要老刘在,放心。”瘦高,清肃,眼锋中几许柔情,老刘声如洪钟。说罢,带着两三个兄弟在前头一深一浅地蹚水,我们被远远地丢开,只能望“背”兴叹。平日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巷被汪汪的涌水霸占,沿路还与几个“水帘瀑布”不期而遇。
老刘带着兄弟们在1584中段大巷1#溜渣井附近停住了。他快速扫视水淋淋的世界。数十道长长的细线汇成一股水流悄无声息地冲进1#溜渣井,别看水流无声,劲儿倍儿足。水鞋感受到冲撞的蛮力。老刘眯了眼,眉头锁住了,仿佛看到更深的地方,充填的不是干燥的渣石,而是哗啦一整泡稀泥......这是决不允许的。
老刘招呼几个兄弟商议。
“溜渣井不能进水了!”
“水量太大了!”
“水泵只有几个,水线太长了!”
开动了几台水泵,然而寒渊取水,无济于事:光是水沟里总也流不尽的水,就够呛了。
整条大巷排不尽,何不分段治理?老刘灵光一闪。
此时的老刘,像极了那位号称有着河图、开山斧、定海神针三件治水宝器的大禹。这一带哪里深,哪里浅;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老刘心里一清二楚。
“先用泵抽水,让排水沟隔墙裸露出来,加高20公分,把沟里的水隔住,也把巷道的水抽排一部分进到排水沟。”
“水量大,就算加高怕也排不尽!”
“关键是护住1#溜渣井,保持溜渣井区域的干燥。”
“排不出去的水,想办法储存起来,绕过溜渣井,分流出去。”
“只要保证溜渣井干燥就行。”
大伙讨论得热火朝天。
排水沟隔墙浇筑加高后,巷道里部分水分离出去了。老刘又带人操起风镐,在1#溜渣井10米远的地方依次凿了2个宽约1米、长约2米的水涡,收集余水;为了避免水流涌进井内,大伙儿扛来一包包沙袋,在井口前方,围成漏斗状引流至水涡,长长的软管自水涡绕过溜渣井,水泵开动马力,积水被抽离至另一侧的水沟里。溜渣井躲过了水患。
然而机车开过来的时候,远方的水随之涌了过来,加之雨水连绵,水涡吞下的水量有限,容易溢出,溜渣井还是难以幸免。
老刘有慧根,班员大都经验老道,大伙儿集思广益,再出妙招:在水涡前方,水流涌自的方向浇筑两个水泥座基,中间用一块块四四方方的矩形木板叠起一扇高约50公分的木门,更远的地方再起一扇“木门”。两道屏障不仅截住了机车带来的大量涌水,囚住了水龙,还能有效减缓水流流速,减轻水涡的压力。同时并不妨碍机车通行:当机车抵达第一道“木门”时,率先打开后面一道“木门”,缓慢释放“囚龙”。再打开第一道,同时关闭后一道。机车抵达后一道时,待水位平稳后,关闭第一道,打开后一道,直到顺利抵达1#溜渣井,顺利倒渣……
浇筑加高水沟、挖水涡加水泵、建挡水墙……这些日子,老刘累坏了。他也学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连着几天见不着他的面,次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早上上班,他的包重了,打开一看,是两颗散着清香的苹果,那是妻子浓浓的爱恋。(何丹)
人物简介:
刘宗文,男,1967年出生,云南会泽人,中共党员,现任会泽矿业分公司麒麟坑运输二工区1、3#斜井班大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