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杨银华,1970 年出生,彝良驰宏毛坪矿运检工序工序长。2012 年“9·7” 彝良地震后,为尽快恢复毛坪矿井下排水,他组织带领工序员工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对井下受损排水设备进行更换和修复,震后36 小时即恢复矿山井下760 中段主水泵房排水。
脚踏实地 不断提升自己
1989 年,19 岁的杨银华科目考核合格,顺利从驾驶学校毕业,青涩未脱的他没有留恋城市繁华,背起行囊回归故里,进入了当时生产红火的昭通地区铅锌矿。几度风雨,一番磨砺,当满手茧子的他从师傅手中接过
方向盘那一刻,命运便与风餐露宿连在了一起。车队的长龙沿着经营的指向,踏着时间的脚步,穿梭于崇山峻岭、河谷平原,把一车车丰厚的资源运出大山。回顾往事,杨师傅满心自豪:“我年轻时候,吃饭一个顶三,开车11 年,再糟糕的路况、天气我都遇上过,但没出过一起交通事故,只是开车久了人容易发胖,你看我现在的体型,原来可不是这
样,我也清瘦过的。”
2002 年,老企业遇上了市场瓶颈,产品外销缩减,浩浩汤汤的大车队没了营生,32 岁的杨银华风华正茂、技术精良,不甘寂寞的他从车队来到了毛坪矿山成为了一名卷扬机操作工,准备凭着自己一手维修保养好手艺,再寻事业高峰。从到岗的第一天起,杨银华就要求自己稳稳当当地操作每一个步骤,哪怕是早已烂熟于心的操作也要不急不躁,确保无误。是金子总会发光,2006 年7 月,杨银华受命担任毛坪矿运检工序工序长,性格豪迈的他,在职工中威信很高,大家都相信他的好手艺加上好体魄,在任何关键时刻都能挑起大梁,跟着他干没错。
抗震救灾 冲锋在前
2012 年9 月7 日,时针划过十一点,忙了一上午的杨银华,刚坐下一会,随手清理着桌上成扎的领料单。猛然之间,只觉座椅往下一陷,眼前茶杯中的水开始激烈震荡,文件柜上整齐一排的安全帽纷纷掉落,杨银华心念一转——“不好,地震了⋯⋯”他立马想到了还在井下安装施工的兄弟们,一把拽起电话,已是盲音。不容闪念,杨师傅顺手抄起一顶安全帽,快步走向坑口,直奔670 中段水泵房。
地震发生后,电力设施破坏严重,供电中断。井下排水系统陷入瘫痪,随着地下水位快速上升,底层巷道完全浸没,这一刻他的心比刀绞还难受,这么多年井下的辛苦劳作全都交付于一场大水。这个四十岁的铁打爷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瞳,看着水下的那些宝贝设备,欲哭无泪。为了挽救损失,他带领着全工序员工不分昼夜抢险救灾在井下排水恢复的最前线。
“杨师,你回家去休息下吧。你已经几天没合眼了,再这样干下去身体再好也会垮的。”
“老李啊,没事,我在这眯一会儿就好了。待会儿去接管,今天无论如何要让潜水泵上水。”
“我来替你会行不? 你真要回去休息下了,你多少天没回家了,你看看你现在的样,让你媳妇看见了心疼死!”
“这样吧,你下班,去看看我老母亲,我就怕她担心,跟她说等这几天忙过了,我就回去,再让我媳妇给我带套干净衣裳。”
在他的带领下,毛坪矿夜以继日架设管线突击排水,1 月9 日完成井下积水的排放, 2 月6 日实现670 中段主水泵房、辅助水泵房恢复排水,3 月底竖井卷扬机恢复提升。
精心组织 促进生产
受地震影响,毛坪矿2013 年3 月份才逐步恢复生产。要想用9 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难度可想而知。此时的杨银华没有找任何借口,而是积极想办法。他制定了工序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工资与提升量挂钩,以此提高员工积极性。专门定制购买了高强度提升钢绳用于2# 斜井下放材料,让原来每转只能下放1 车长材改为每转可以下放3 车长材,增加了提升量。根据井下各作业点的生产情况,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2# 斜井、竖井每班的提升满负荷运行。从3 月份以后,每月创造的提升记录都被一次又一次刷新, 2013 年共完成提升矿量25 万吨,优质、
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创造了毛坪矿提升矿量的历史最好成绩。
杨银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对于成绩他永远不自满,对于困难他永不服输,对于工作他永不言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许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