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先进事迹
人物介绍:
赵华科,男,28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彝良驰宏选矿厂副厂长。赵华科组织参与的“选矿废水自动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公司第十一次科技技术大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撰写的论文《选矿废水环保节能改造应用的探讨实践》获公司第十一次科技技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参与撰写的论文《精确选矿理念在试生产中的探索应用》获三等奖。在选矿经济技术指标提升攻关活动中,组织实施了80余项设计变更,提升选矿指标。2013年,荣获公司“劳模”、“十优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
初生牛犊
2008年7月,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赵华科背着行囊,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彝良。可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这什么地方啊?山那么高,路这么难走,这日子要怎么过啊?”赵华科满脸的忧虑。
“小赵啊,彝良虽然山高了点,但是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关键出美女啊!说不定以后就是我们彝良的女婿啊!”开车师傅乐呵呵地说。
“唉,也是,谁叫我偏偏对选矿这个专业感兴趣呢!”
“小赵啊,喜欢就好好干吧!说不定以后你就是彝良驰宏的选矿精英啦。”
虽然有一丝失落,他还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公司安排的培训、实习。时光飞逝,一晃半年过去了, 这天晚上,月朗星稀,两个年轻人来到了球场。
“华科,我要走了,这地方我呆不下去了,以后没人陪你打篮球了。”
“真的要走吗?其实我觉得彝良驰宏还是很好的,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同事和领导对我们挺好,这段时间老师傅教了我们很多,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能学以致用啊!”
“不行,我向往城市的繁华,要不你跟我一起走吧?”
“兄弟,我还是决定留下,虽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路,但我希望你以后有好的发展!但是今天我不会手下留情。来吧,我们最后斗一次牛!”
那晚,两个年青人在篮球场上留下了充满朝气、稚气较真的身影。
初出茅庐
2009年7月,彝良驰宏2000t/d选矿厂建成,为了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畅通,赵华科作为选矿技术员与同事一起坚守在一线岗位,连续15天衣不解带地在实验室、生产现场及办公室工作,做实验、通管道、查数据,在同事眼里,他就是一个铁人。
“华科,你去歇歇,换身衣服吧!我们的黄药都已经掩盖不了你浓郁的气息了!”同事调侃他。
“啊,不好意思了,我知道我身上味太重了,我也想去好好洗个澡,可是现在是开机前的最关键时期,时间宝贵,再等等吧,等开机运行正常了我就换!”赵华科羞涩地回答。
“小赵,去歇歇吧,看你都几天没好好休息了,身体垮了可不行啊!”领导关心他。
“不行啊,设备还没调试好呢,不把它给弄好了我也睡不安稳啊!再说了,我这身体,再熬上几天也没问题!领导放心,别担心我!”赵华科信心满满地应到。
7月23日,新选矿厂开机,进行投料试车,在选矿厂160名员工的殷切期望和共同努力下,生产流程终于畅通。赵华科终于松了口气,回到了办公室,刚眯了一会儿,又接到紧急通知,尾矿排放不达标。赵华科立即奔赴现场,对生产流程进行逐一检查,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 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尾矿排放达标,新选矿厂进入生产轨道。
这一年,选矿厂厂区的花开得格外灿烂。
初露锋芒
2010年,选矿厂运行正常,但是新建成的选矿废水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劳动力消耗大、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在没有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前提下,他立足现场,通过查阅、学习水处理技术资料,熟练掌握水处理工艺流程,带领操作工人一起,通过调整酸性、碱性水比例,找准了浓硫酸、明矾、聚丙烯酰胺以及活性炭的添加量,不断取样化验、不断摸索,逐步提升水处理水质,一个星期时间不到,水处理量、水质便能满足生产需求,实现了选矿废水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利用选矿废水“以废治废—自净化—酸性氧化—活性炭吸附”的技术应用,选矿处理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流程。
2011年,水处理取消了浓硫酸的使用,为公司创造效益130余万元。
人生洗礼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赵华科迎来了他的新娘,住进了他的新家,亲朋好友都来争相祝贺。
“你看看,赵华科真是双喜临门,年纪轻轻当上了技术副厂长,还娶得了美娇娘。”
“是啊,当年我说他要当我们彝良的女婿、选矿的精英,他还不信,哈哈,现在都应验了。”
“要不是我做媒,能应验吗?”
“就是,哈哈……”
龙凤烛 “嗤嗤”地燃着,预示着这对新人的幸福生活……
9月,赵华科沉浸在将为人父的喜悦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大难当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义无反顾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大潮中,深入毛坪矿井下架设排水管道,搭建电缆,清理淤泥,降低因地震带来的损失。而此时,妻子害喜现象严重,赵华科面临着双重考验。他每天早晨把妻子需要的物品准备好,就匆匆出门,中午下班回家,顾不上喝口热水,就帮小腿浮肿的妻子推拿,等妻子熟睡后,又赶往现场。
“9.07”地震,不仅是对彝良驰宏的考验,也是对赵华科的磨练。彝良驰宏600多名员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闯过了难关,顺利复产。赵华科也喜得千金。
“华科,我女儿跟着你,我放心了。”丈母娘拉着他的手哽咽道。
“小赵啊,工作交给你,我放心。”厂长拍着他的肩说。
“赵哥,你是我们的偶像!”新员工竖起大拇指。
大放异彩
2013年4月,为了稳步提升选矿经济技术指标,最大限度降低金属损失率,实现全年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组织开展了选矿技术指标提升攻关活动。身为选矿厂技术副厂长的赵华科,带领6名技术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探索。
彝良的春天已酷热难耐,向来顽强的合欢树都耷拉下了枝叶,大地也干涸得裂开了嘴唇,选矿实验室 “沙沙”的磨矿声,拨动着人的心弦。
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赵副厂长大步跨进了实验室。
“小谢,怎么样?”
“赵哥,今天量比较大,300多个样,现在我们完成了107个。你看,小汪他们手都磨红了,不过今晚再加个班应该就没问题了。”
“你们休息一下,我来。”
“赵哥,你去忙吧,你不是有个方案要赶吗?”
“没事,我们一起来,人多力量大。那个方案我晚上加个班就行了。”
“赵副厂长,你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几只强有力的手握紧了研钵棒。
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通过优化磨矿效果、调整钢球配比及钢球添加方式、优化分级效果、优化药剂制度、改造锌选系统流程,选矿厂铅、锌回收率均突破记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迎来了2014年,赵华科又整装待发,踏上了新的征程…… (王茜 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