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彝良驰宏食堂巴的初尝试
有人说,阿米巴是变形虫,变化多端。
有人说,阿米巴是运营模式,一个一个小经营单位组成了大企业。且看彝良驰宏食堂巴服务与效益二者兼得。
今年以来,彝良驰宏依托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党组织带党员创效”“阿米巴经营”等载体,开展了食堂提质降本增效的一系列工作,初步总结出了一套“3425”食堂巴运营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与效益二者兼得的道路。
剖析“三大关卡”
根据阿米巴运行规则,首先要确定指标。食堂工作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源头采购、过程管理、末端反馈,这“三关”涵盖了食堂的所有工作流程,也集中反映了食堂的运营成本点。一般情况下,从原材料采购、菜品上桌到餐余,餐饮机构常常会有食材、辅材浪费的情况。究其根本,还是菜品不合口味、食材没有100%利用等,针对这些情况,食堂巴如何对症下药,击破这“三关”呢?
打通“四条渠道”
食堂巴群策群力,按照阿米巴对确定指标的选择要求,找到了突破点,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
源头压降。近几年,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幅度大,成为了食堂的重要支出部分。对此,食堂巴增加了市场询价频率,与供货商“谈条件”、压价格,将采购价格区间控制在可控范围。阿米巴运行以来,食堂巴通过组织资产财务部、纪委工作部等进行市场询比价、约谈供货商、三方人员验质量,有效压降肉类采购价4次,蔬菜类3次。
调料自制。一直以来,职工食堂调料品均采用外购模式。运行阿米巴后,食堂巴选择了花椒油、辣椒油、黄焖酱三种调料品,通过自购原料、自制调料,与成品进行价格和与质量对比,自制品均优于外购品。现每月自制调料可节约1460多元,全年可节约17000余元。
菜品优化。菜品浪费,是造成食堂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食堂巴通过职工谈心、季度调研、网上调研等方式,了解职工需求,进行差异化满足。并且持续做好后续跟踪,每天对食堂用餐情况进行值班监督制,做好现场服务,了解当餐餐余情况,从而了解到什么菜质量有待加强。同时结合职工食堂新上线的消费系统,总结出职工就餐规律,避免了食材的无端浪费。
创收增收。食堂巴收益来源较为单一,主要由职工就餐费用组成。食堂巴充分利用自身物资采购的优势,秉持“我为职工办实事”的初心,借阿米巴之风,打造了易兜巴活动。易兜巴以为职工提供优质果蔬、肉类为载体,压减供货商供应价格,激发职工消费力,今年的易兜巴活动销售总额10112元,最大效益服务职工的同时,创造直接利润1300余元!
输出“两大成果”
阿米巴经营通过准确的定价,将数据用报表的形式体现。食堂巴在报表展示的基础上,充分与食堂本质化工作结合,找准食堂定位,确保职工充分享受企业福利的前提下,不以涨价为手段、职工吃好吃健康,降低费用、增加收益,才能实现初心。
对职工而言,吃好吃健康是目的;对企业来说,服务职工、成本控制、降本增效、树立形象是目的。食堂巴运行期间,坚持以服务职工和企业为导向,结合服务与降费两个维度开展工作。全面上线消费一卡通软件,职工充值更便捷、消费更透明。电子测温安全健康,疫情防控落实到位。风幕机、灭蚊灯等的增装,更是提升了用餐环境。
尝试“五个思路”
自运行阿米巴以来,食堂巴人人呈现出“斤斤计较”的意识,都能以“当家人”的身份来“抠”费用。过去用完就丢的调料袋,现在也整齐的收集起来,因为1个调料袋可以向供货商兑换1块钱的等价物品。1块钱,也就是一个棒棒糖的价钱,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日积月累,也不可小觑。
阿米巴是一种运营模式,特点是依势而变。我们自然不能一成不变。食堂巴结合现有模式,提出了下一步工作“五个思路”:以区域管理为手段,两个食堂各有瞄准点;以承包商压降工作为切入点,劳动率再提升;以“我为职工办实事”为宗旨,易兜巴活动品牌化;以服务职工为“初心”,自制调料从内用转外供;以增收为目的,食堂兑换点调整管理模式。
阿米巴是一种理念,“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是会计、人人都是员工”。它体现在对全局的思考、对细节的把控,体现在过程中对一毛钱一分钱的重视。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食堂巴“3425”告诉我们服务与效益二者皆可得。(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