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源头饮菁华 冶金一线出真章———记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驰宏公司总工程师贾著红刘文坤 文/图
2005年,贾著红到驰宏公司工作,从冶金技术员一路走到总工程师。多年来,贾著红扎根在驰宏公司冶金生产一线,长期从事火法冶金生产管理、冶金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50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火法冶金、新产品开发、重大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期间,他获得专利授权50余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专著2部、论文1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奖项,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担任云南省铅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铅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这些成绩的背后,饱含着他的辛勤付出与长久坚持。
中西结合 技术引进出新章
2005年,驰宏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富氧顶吹技术,在贾著红等人的艰苦钻研和努力下,实现了富氧顶吹炼铅技术在国内首创应用。2012年将其与国内侧吹熔炼技术相结合,先后解决了烟尘率高、排放困难、渣含铅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富氧顶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投产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家富氧顶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的炼铅新技术,替代了我国传统的烧结焙烧-鼓风炉炼铅工艺。
2012年,贾著红主持完成了《铅电解引进设备的国产化开发与研制》项目,对提高我省乃至全国整体铅冶炼技术装备水平,打破国外在关键重点设备上的技术封锁及提高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攻坚克难 破浪前行创辉煌
国家支撑计划《驰宏铅锌锗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于2012年9月正式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国家2213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子课题分别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和云南省三等奖1项,其中有贾著红的参与和付出。
另外,贾著红主持完成了《从低品位含铋阳极泥中回收铋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该工艺流程短,经济效益显著,技术指标先进,并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以前国内主要用反射炉来处理铜浮渣,这样的方式已被国家列入淘汰工艺。贾著红主导研究《用转炉处理铜浮渣的技术研究》,这一技术成功开创了转炉处理铜浮渣的先例,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曲靖市科技进步优秀奖,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和推广,解决了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敢于担当 变废为宝出效益
从铜渣中寻宝谈何容易。不过贾著红做到了,他主持完成铜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技术研究与初步设计,开发出“铜渣-低压氧浸-免蒸发结晶-硫酸铜”经济节能型新工艺。完成《铜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初步设计》,并将铜渣、铜铋渣合并开展产业化。完成《铜渣及铜铋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的初步设计》,并获发明专利1项。该技术被列入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贾著红主持完成铅锌共生氧化矿和锌浸渣强化熔炼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研制出新型立式带炉缸的侧吹炉,开发出同时处理铅锌共生氧化矿和锌浸渣的新技术和氧化锌 氨酸法联合脱硫工艺,实现对冶金炉烟气的平稳、高效处理,尾气排放so2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2008年,贾著红主持完成了《利用铅银冶炼过程中的中间渣、尘生产高锑铅的技术开发》。针对转炉处理铅银冶炼过程中的中间渣、尘生产高锑铅的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粉状烟尘的直接还原,缩短了高锑烟尘的处理工艺,解决了中间渣、尘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锑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铅、银、锑回收率。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0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同年,贾著红主持完成了《火法炼银高锑烟尘生产高锑铅的工艺技术开发研究》。该技术在转炉中直接处理高锑粉尘原料和含铅渣料,回收其中的铅、锑、铜、银等金属。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凯时国际的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00017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