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发展历程
1.1981年5月,冶金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安排,波兰有色金属生产技术合作代表团到会泽铅锌矿实地考察麒麟厂开发的生产技术合作问题。
2.1985年1月1日起,水砂充填作为云南省的重点工程开始施工,计划工期三年。
3.1986年,水砂充填工程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4.1988年5月18日,水砂充填开始试验。1988年5月29日,在地表一号试验管道进行两组不同配比水砂试验,结果输送正常。1988年6月3日,在二号试验管道上再次进行两组不同配比水砂试验,获得成功。
5.1988年6月15日,1751中段第一分层东采空区进行充填试验。6月16日,西采空区进行充填试验。
6.1990年11月15-1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专题验收小组”,对“粗粒级水砂充填”这一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在1989年部级技术鉴定基础上,进行了国家级验收。并获得199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7.2005年1月,膏体充填系统动工;11月,膏体充填系统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
8.2006年1月至8月,对膏体充填系统进行工业调试。
9.2006年8月1日,开始往2053溶洞进行全尾砂充填获得成功。
10.2006年8月5日,对溶洞进行尾砂和水淬渣混合输送成功。
11.2006年8月14日,第一次成功把265.85 m³膏体输送到1#矿体1852分段10—9矿房,膏体充填工业化试验成功,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
12.2006年9月2日,成功向1#矿体1844中段采场采空区进行膏体充填。
13.2006年10月7日,首次对8#矿体1511采场进行膏体充填,充填量101.80 m³。
14.2006年11月25日,首次对10#矿体1451采场进行膏体充填,其中输送全尾砂59 m³,输送膏体187.24 m³。
15.2007年8月,膏体充填首次突破9000 m³,达到9212.89 m³。
16.2007年9月,膏体充填首次突破10000 m³,达到10129.93 m³。
17.2008年1月,实现尾砂再选,并把再选后的尾砂浆输送到深锥浓密机内,从而加大了尾砂浆的来料量,增加了深锥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膏体充填的充填能力。
18.2008年3月19日,膏体充填量1025 m³。
19.2008年3月,膏体充填首次突破15000 m³,达到15007 m³。
20.2008年7月,膏体充填技术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授予“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和主要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1.2008年8月9日,实现膏体充填量1264 m³。
22.2008年10月,膏体充填首次突破18000 m³,达到18000.7 m³。
23.2008年,膏体充填技术荣获云南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24.2009年,《深井充填钻孔管道磨损工艺改造研究》荣获云南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
25.2009年4月,《深井开采中全尾砂—冶炼炉渣膏体物料泵送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6.2012年1月,深井富水矿床全尾膏体自流充填无废开采综合技术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7.2015年8月,《会泽铅锌矿深井高地压破碎岩体膏体充填上下向式嵌套采矿技术应用》荣获云南冶金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
28.2016年,《会泽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及系统适应性研究与应用》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会泽矿业 邵宗煌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