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征文选登
这是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坐上大巴车的那一瞬间,心就安定下来了。我知道我将回到牵挂我的人身边,距离一寸寸拉近,心也越来越安定。
记忆中每一次回家,母亲总会提前打电话问清楚回家的时间,然后差遣父亲去买菜做饭,每一样都是我爱吃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年夜饭桌上除了惯例的鸡鸭鱼肉之外,剩下的全是我爱吃的菜。父母不怎么会表达,不会说他们想我了,不会说希望我多待在他们身边这样的话,却一直用“吃”来表达着对我的思念之情。长大后慢慢能体味这种细微的思念,也因为离家远了更渴望温情,所以这春节对我来说意义更甚。
除夕夜惯例是要守岁的,我从小瞌睡多,没有真正守到12点后,今年却破天荒守了,刷着微博看春晚吐槽,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父亲已经做好了放鞭炮的准备。“五—四—三—二—一”鞭炮声此起彼伏,万家灯火,其乐融融,这是过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刻,所有人都在这一刻许下新年的期许,希望来年会更好。
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到寺庙进香,我从小就排斥这个活动,无奈迫于母亲的“压迫”,还是被抓起来跟着去了。跟着母亲,这个佛拜一拜,那个菩萨敬一敬,母亲嘴里不知道念叨着什么,我问她,她说请求菩萨让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让你事业有成,有个好归宿。我不屑,“要是拜佛有用的话,何必那么努力生活?”却不想这样的话惹恼了母亲,整个过程她没有再和我说一句话,我只好看着周围和她一样虔诚的拜佛妇女们发呆,思考着她们在跟她们的神商量着什么呢?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别人不知道的苦难,但是不管交给神也好,交给自己也好,在从彼处汲取力量之后,总要回到生活的洪流中,对抗现实的妖魔鬼怪。
具有春节仪式感的事情好像已经做完,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慵懒地吃与睡,把电视台重播的春晚看了个遍,好像真正热闹的年味只在电视中。记忆中的春节不是这样的,过年的时候,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欣喜,穿新衣、买玩具、放鞭炮、看烟花、大鱼大肉、喝饮料、随便吃糖、嗑瓜子,父母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对我特别宽容,做错了事情也不骂。中国人有句话,大过年的,把烦恼、不愉快都丢一边吧。现在大过年的却只知道在家看电视,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呢?是因为长大了,就难再欣喜了吗?看着在院子里追逐嬉戏的小孩们,他们童真的眼眸里传达出来的是纯粹的快乐,我终于不得不承认,我成为了一个无聊的大人。
小时候一年只买那么一两次衣服,每到春节,买新衣服成了一件大事,左挑右选,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星期就忍不住拿出来试了又试,甚至因为想要穿新衣,初一早上都比平时醒得早,穿上新衣就去找小伙伴玩,然后夸赞彼此的新衣,那时候的快乐是多么简单与纯粹。现在我们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买新衣,却不会再为一件新衣而欣喜,我们在得到物质极大满足的同时,却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比起中秋的三天假,春节好像成为了更多背井离乡的人们一年中唯一团圆的日子。每年的“春运大军”都颇为壮观,媒体蹲守在火车站、机场等地争相报道春运的盛况,回乡的人脸上满是急切的思乡之情,不管多苦多累都可以忍耐,因为家在指引着他们。“过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日子,我们赋予了这个日子仪式感,让这日子成为不同于以往每一天的其中一天,我们管这日子,叫“团圆”。
其实年味就是团圆,是安定,是期盼,是归宿,是你不管飞多高走多远,心里总有个家,心之所向即是家。(会泽矿业 李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