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正能量故事
他叫孙先忠,跃进坑3#斜井队长,17岁就进入第二炮兵80520部队服役,由于表现突出,次年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凭借着自身的聪敏好学,在部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本领,尤其是对于各种机械设备,更是手到擒来。退伍后,1996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了公司。
整不好我赔
起先,他被分在采掘岗位上打迎头,沉重的凿岩机对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让他眼馋的就是:每次机头坏了,班长只能叫专业人员来修理,其他人则不能碰,站在旁边看着技术人员鼓捣着,他的心里七上八下,很不是滋味。一次,凿岩机坏了,他心想:机会来了,导弹我都见过的人,还整不了一个凿岩机。不由分说,拿起工具就开始拆,这一幕恰好被班长看见,大喝一声:干什么?你又不是专业人员,不能整。孙师傅呵呵笑起来,“整不好我赔就是了,放心”,他笑着对班长说。班长将信将疑地看着他,也没说什么,不一会儿他就拆开了机头,找到了故障,班长会心的笑了笑,赶紧整好,别耽误了生产。正是通过这件事大家对他有了新的认识。随后的他,干过检修,也到过管道班,然而真正让他大放光彩的是在运输工区。
小插曲,不稀奇
2015年3月25日夜班,跃进坑井下1764调度室里,一个扑哧扑哧喘着粗气的师傅跑来报告,3#斜井箕斗在运矿过程中跳道,由于惯性的作用,这个大家伙直接冲出了轨道,狠狠地冲向人行道的护栏,当时箕斗正在提渣,如果不快速的处理好,将会严重影响生产。调度人员马上通知孙师傅,让他赶来处理,此时,知道消息的 3#斜井把钩人员也纷纷扛着木材赶了过来,木板塞到了轮对下面,人员也撤离到了安全距离外,把钩人员用对讲机和机房保持着联系,“开机试试”,斜井井筒内把钩人员说道。看着钢绳逐渐的绷得又紧又直,可是箕斗就是纹丝不动,“开到最大了,整不动”,面对着这个大家伙,大家束手无策。这时又有人想到了用凿岩机在斜井内钻眼,安装一个电葫芦,将箕斗吊起来放到轨道上,正要去拿钻机的时候,孙师傅赶过来了,他走进箕斗旁仔细查看了情况,说:不用钻机,再拿几块木板塞进轮对下面,他不慌不忙地指挥着。一切准备就绪,孙师傅对着对讲机指挥着:慢慢地开,开到三点。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异常安静。突然一声响动,箕斗开始动了,大家悬着的心放松下来了,有戏!孙师傅对着对讲机及时说了一声停。对着旁边的人喊着,赶紧在轮对下面再垫几块木板,不由分说,大家拿起木板就往下面塞,准备就续,孙师傅对着对讲机:开机。箕斗又动了,大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箕斗,随着卷扬机拉力增大,这个大家伙乖乖的跟着往上走,一声巨响,轮子复位了,顿时之间众人都竖起大拇指,还是老孙厉害!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设备问题出现的多的时候,半夜跑下来这种情况一个月七八次都不稀奇。孙师傅眨着浮肿的眼睛说道!
小改造,有一手
孙师傅不仅处理现场问题能力强,而且在小改小革方面也特别有一手。
担任队长期间,他发现每次振动放矿机放矿时间长,而且矿石也容易溅出来,他就组织人员对振动放矿机进行改造,将振动放矿机整体往前移,又用电动机制作了一个电动推杆来控制振动放矿机口部隔板,以阻止矿石、渣石外溅。经过改造,原来振动放矿机放一次矿要3分钟,经过对振动电机的改造后时间缩短为40秒钟即可放满一车,每天节约用电5个多小时。
在排渣困难的条件下,孙师傅用电耙的钢绳来带动隔板对3#斜井箕斗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两对滑轮组悬吊钢绳,从而在箕斗卸矿和渣石时通过人为控制隔板,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并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量再增加了一个立方,既提升了运输能力,也减轻了许多由四个人来带动隔板带来的安全隐患。
孙师傅连对讲机都不放过,他发现每次对讲机出现损坏就要重新购买,而每次都是对讲机背部的电池板出现问题,所以他就积极向工区建议只购买电池板,自己更换已损坏的对讲机,正是这个小小的建议,每年都能为坑口节约3000元左右的成本。诸如此类的小改造在运输线上比比皆是,光是孙师傅进行小改小革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年就能为全坑节约八万多块,为控制成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好爱人,好哥们
工作中的孙师傅俨然一副硬汉形象,生活中则是一位贴心的好爱人,孩子们的“好哥们”。孙师傅的爱人结婚十四天后就选择跟着孙师傅来到矿山,一直到现在,用孙师傅的话说,他有个好老婆,根本闲不下来,现在经营着一个包子铺,顺带卖点副食品。看着爱人每天起早贪黑,孙师傅心疼了,上班之前都要去帮忙卖卖豆浆。他对两个儿子更像是好哥们,只要是有空都要陪陪他们,时不时还会出去旅旅游,妻子的理解和懂事的儿子是孙师傅最大的精神支柱。
这就是这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这就是跃进坑运输工区3#斜井队长孙先忠。(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