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岁月沉香
1974年,为提高选矿工作效率,勐兴铅厂外派职工到个旧锡矿革新厂进行了选矿学习,1975年又派到大理云龙锡矿学习,两批人员学习回来后,经过多方申请、论证,于1976年1月由昆明冶炼厂负责在车间安装了401—it柴油机带动的筛孔尺寸为10毫米的跳汰机,10毫米矿石经过跳汰机选后,富集的精矿品位达50%以上,每班可产精矿2吨。使用跳汰机选矿后,减轻了手工洗矿的负担,不但选矿工效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金属回收率与原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选矿车间安装了跳汰机,改进了选矿工艺,图为职工工作场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山采出的原矿逐渐贫化,为保证冶炼的正常生产及选矿工作的有效进行,1979年1月,自制一个选矿溜槽,原矿一经溜槽就自然分成了大的、小的和细的三类。大的经手工敲细后再选、小的可直接进入跳汰机进行选别,细的则用筛子在水上洗后即为精矿。使用溜槽分矿,节约了捡矿劳动力、提高了选矿工作效率,但是大的块矿仍需手工敲细,细粒粉矿依然采用手工洗选,劳动力的消耗仍然很大。为逐步降低劳动强度,不断提高选矿效率。1980年2月,安装了功率为24千瓦的对辊破碎机,随之原柴油机带动的跳汰机也改为3千瓦电动机驱动。破碎机投产后,选矿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每天可节约10个劳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手工下蹲敲矿等强体力劳动。之前,选矿车间工人蹲着洗矿是艰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冬天,蹲着洗矿的工人是“脸上出汗,双脚打颤”,回收率低,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矿山和冶炼的需要。
选矿车间女工用铁锤碎矿石
由于资源不断枯竭,选矿产出的精矿品位越来越低,截至1985年底,精矿品位仅为36%~45%,远远不能满足冶炼正常生产需要,原矿品位也由35%降至28%。 为充分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1986年2月对选矿车间进行改建,并于同年8月建成总装机容量124千瓦、日处理量为50吨的重选车间,用跳汰机和摇床联合重选,实际产出精矿品位达45%以上、选矿回收率达55%以上,完全能满足冶炼生产需要,选矿工效提高10倍,彻底结束了手工选矿的历史。此时的重选不但能选低品位原矿,而且还能选以前的尾矿,达到了既保护环境,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
选矿车间利用摇床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