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点击排行
站内搜索
张晖,1971年10月出生于驾车小镇,1995年毕业后到会泽铅锌矿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解剥锌工作。这么多年留给同事的印象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最爱说的莫过于“踏踏实实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不抛弃、不放弃。”
他总是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事事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人。谁有困难,只要他力所能及的,他毫不犹豫的去帮助;谁有不开心的事,只要他能感觉到的,他打开心扉去化解。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始终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发出他的光和热。
在安装调试阶段,张晖仅仅是剥锌班的一名普通员工,然而在设备调试阶段,他积极学习三大机组的操作技能,故障处理知识,设备调试期间,他连续一周没有回家,白天学习设备知识,晚上留在现场看守设备,困的不行的时候只能留在集装箱里睡觉。他的精神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外方调试人员都给他翘起来大拇指,找到翻译说:“我调试过全世界7个剥锌机系统,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操作员工”。
他操作技术精湛,熟练掌握剥锌机、自动行车的专业操作知识,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较强的故障处理能力。由于剥锌机、自动行车自动化水平较高,系统复杂,故障排除难,设备的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起槽数,起槽的多少决定着锌片产量,产量决定了效益,张晖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带领班组创出产量新高,当班起槽数最高达到27.5个,一个白班产量达到了270.5吨,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还无人能够超越。
在设备运行调试阶段,外方调试人员走到哪里,张晖就到哪里,哪里发生故障他就积极询问处理方法,造就了他扎实的故障处理能力,遇到三大机组操作故障,他只要看看故障记录,就能分析出故障原因,顺利排出故障,遇到简单的检修问题,诸如气缸、传感器损坏之类的问题,张晖带领班组员工主动上手,并最短时间解决问题,为此剥锌二班的产量远远赶超别的班组。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张辉担任了剥锌工序的副工序长,工作中的他总是认真履行安全环保、劳动纪律、点检巡检等各项规定,结合剥锌运行的实际,举一反三,为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尤其是在设备点检和安全环保上,态度坚决,要求设备点检班组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汇报,排除隐患后才能开机。
在自动行车点检中,一次班组人员检查出了一根极小的接地线脱落情况,及时汇报处理,最终避免了一次起槽短路烧毁行车的危险状况的出现。
在检修人员需要上行车轨道处理问题时,为了严把安全关,他要求检修人员必须填写安全注意事项后才能上行车,记得一次,检修人员觉得故障小,处理时间短,不需填写工作单,张晖坚决制止,不顾检修人员的谩骂;在他眼里即使是检修完成了也必须填写验收报告后才允许启动行车。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
也正是由于他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导致了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之妻子远在驾车小镇打工,所以上初二的女儿只能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说到这张师沉默了片刻,说到:“自己的确有愧家庭。”
2015年2月18号,是中国人非常隆重的春节。远在驾车小镇的妻子也在这一天匆匆赶回家中,妻子多么希望回到家就可以吃上一口热饭,见到分别很久很久的丈夫。可是这一天刷洗机故障频出,而车间所有的检修人员、技术员都已赶回家中过年,现场只有张晖一个人值班。
下午16:20,妻子打来电话告知自己已到,并做好饭菜等他下班回家吃饭。不过设备总是那么的顽固,18:00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很无奈,张师只能打电话告知妻儿,让他们先吃,自己还有一段时间。
终于晚上20:00的时候设备有所好转,这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可是凌晨4:00的时候,吊车又出现问题,睡梦中的张师接到电话以后,骑着自己的小摩托又再次赶往厂房,而这一干就到了天亮,接下来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张师一直坚守岗位,而由于工作原因自己的妻子大年初五不得不返回驾车工作。团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也许这一年留在嫂子脑里的印记仅仅是自己丈夫工作的忙碌。
每一次当我进入车间寻找张师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在人工剥锌的排板架前,拿着剥锌刀卖力地剥锌;每一次当车间有年轻人加入时我总会看到张师很认真地在指导他们操作三大机组;每一次电解烧板、返溶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张师忙碌的身影......驰宏会冶锌厂 王孔慧
上一篇:
下一篇:
凯时国际 copyright © 2013 yunnan chihong zn&ge co.,ltd 凯时国际的版权所有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0469号 凯时国际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