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时凯时国际官网下载首页》 发展历程
1971年3月1日 | 重新选择冶炼粗铅生产地址,从大炉洼移至绞龙洼牛厩包包,新建小高炉3座。 |
1971年9月1日 | 勐兴铅厂自办职工子弟小学,教师2人,一年级分甲、乙两个班,学生42人。 |
1971年 | 当年,生产粗铅44.7吨,总产值8.49万元。 |
1972年9月1日 | 成立电工车间,从事发电和机械的维修。 |
1972年10月1日 | 矿山车间采出毛矿2080吨,提前25天完成任务。 |
1972年12月1日 | 国家下达粗铅生产任务100吨,实际完成150吨,上缴利润6.5万元,收获粮食7万千克。 |
1972年 | 当年,购进一辆昆明牌4吨货车,用于龙陵至平达的焦炭运输。 |
1973年3月1日 |
平达至勐兴公路竣工通车,粗铅冶炼所需焦炭,可用汽车从一平浪直运勐兴街头,再用马帮驮运至 铅厂。 |
1973年10月1日 | 购进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丰收35匹马力拖拉机各一台,主要用于生产运输。 |
1973年12月1日 |
龙陵县首次召开工交系统先进工作(生产)表彰大会。勐兴铅厂共青团支部等4个先进集体和姜茂生 等5人受到县委表彰,李石有等17人受到县工交系统表彰。 |
1973年 | 当年,生产粗铅201吨,实现工业产值39.70万元,农业组生产粮食9万千克。 |
1974年3月1日 | 勐兴街头至勐兴铅厂专用公路开始修建,全长8千米。 |
1974年10月1日 | 保山地质队进入勐兴矿区进行找矿评价工作。 |
1974年11月1日 | 冶炼车间创造了炉子冶炼期102天的最高纪录,提前30天完成县里下达的300吨粗铅生产任务。 |
1974年12月1日 |
勐兴铅厂专用公路竣工通车,投资3.84万元,完成土石方5万立方米。购置解放牌(翻斗车)、南京 牌汽车各一辆。 |
1974年 |
当年,龙陵县委宣传勐兴铅厂“自力更生、勤俭办厂”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工交战线上掀起了学、 赶、超勐兴铅厂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
1975年6月1日 |
昆明冶炼厂帮助安装的0.38平方米水套炉建成投产,精矿冶炼粗铅回收率提高12%,节约燃料、降 低成本,并减轻了烟尘污染,降低了劳动强度。 |
1975年12月1日 |
保山地质队找矿评价工作结束,探获d级铅锌矿储量61.4万吨,金属量119552吨。其中铅金属量 63699吨,品位12.15%;锌金属量55853吨,品位10.21%;伴生银18.03吨,并报经云南省地质 局云地审字(78)159号文审查批准。 |
1976年2月1日 |
龙陵县革委会决定,除留下100亩田地作为副业基地外,将勐兴铅厂耕种的田地移交给勐兴农场 耕种。 |
1976年5月29日 | 龙陵县发生地震,部分矿洞坍塌,经过职工奋战抢修,6月24日恢复粗铅生产。 |
1976年7月1日 | 选矿车间开展技术革新,自制洗矿机、端筛机,并改造三层漏网,选矿条件局部得到改善。 |
1976年7月22日 |
勐兴铅厂农业组最后一期移交勐兴农场固定资产10020元(含粮仓344平方米一幢,大牲畜49头), 至此,勐兴铅厂正式弃农从工,转为地方国营铅矿(更名为龙陵县勐兴铅矿)。 |
1976年12月1日 | 龙陵县革委会到勐兴铅矿召开弃农转工动员大会。 |
1977年5月1日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西南有色冶金勘探公司304地质队进驻勐兴,进行实地地质勘查。 |
1977年12月1日 |
全矿职工、家属共524人,除11人吃商品粮外,其余513人自种自吃,不足部分由国家每年销售贸易 粮5万千克。 |
1978年1月24日 |
保山地区革委会对龙陵县革委会要求解决勐兴铅矿口粮的报告作出三点批复,其二为“一九七六年 由铅厂划归勐兴农场的土地,应尽可能归还铅厂,作为铅矿农副业基地,解决部分职工和家属的吃 粮问题。” |
1978年10月1日 |
西南有色勘探公司304队进驻勐兴开展评价勘探工作,将矿区中部0∼32线(长800米)列为勘矿区, 其余地段列为评价远景区。 |
1979年3月1日 | 铺设三家村至冶炼炉的倒虹吸引水管道,管径10厘米,管长5.6千米,解决了冶炼用水。 |
1979年8月1日 |
结合勐兴矿区远在深山,土地较宽的特点,勐兴铅矿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解决22户职工住房问题。 即由职工在业余时间或星期天,在指定的住宅区,自己平地基、坨土基,矿上负责木料和建筑,总 建筑面积1262平方米。住房建成后,职工享有居住权,矿上拥有所有权。 |
1979年11月1日 | 恢复勐兴铅矿工会组织。 |
1980年1月1日 |
选矿车间安装跳汰机,改变了工人手工洗、选矿的状况,提高工效10倍,回收率由40%提高到50%, 同时安装了地中衡,解决了用料计量凭估计的问题。 |
1980年12月1日 | 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4队进驻勐兴进行地表普查、水文地质钻探和抽水实验。 |
1980年12月1日 | 完成粗铅350.39吨,实现总产值66.72万元,偿还复厂后的贷款9万元。 |
1980年 |
当年,分三个矿区,集中在蛮东场开展大会战,采矿掘进2046米,新洞子掘进911.5米,采出矿石 9505吨。 |
1980年 |
当年,冶炼车间进行小高炉改造,高料柱6米降为4米,水套由1个改装为8个,风眼由1个改为4个, 通过技术改造,修炉间隔期由3天提到5∼8天,单产2吨/日提到3吨/日,最高一天炼出9吨铅。 |
1980年 |
当年,全矿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汽车运输队实行“任务、节油、安全”三项奖。车间推行定产量、 定质量、定成本、定安全、定人员的“五定”经济责任制,以小指标分解10分制的办法,将定额 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超额任务有奖。 |